正在阅读:梁祝文化 薪火赓续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虞城快讯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梁祝文化 薪火赓续

转载 高琴2024/05/13 13:35:49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上虞日报 作者: 2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  本报讯 (记者 金伟) 梁祝文化源远流长,薪火赓续再传佳话。5月9日,国家级非遗“梁祝传说”代表性传承人陈秋强先生举办“梁祝文化 薪火赓续”收徒仪式,正式收绍兴上虞越韵文化艺术团团长叶娜、上虞英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冯菊迪为徒,师徒接力持续擦亮“中国英台文化之乡”这张金名片。市区相关领导、六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到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。

  “非常荣幸,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《梁祝传说》故事传承人陈老师的徒弟。”浙江省文化能人叶娜感慨,作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越剧的代表性传承人,她每年送《梁祝》越剧戏曲及梁祝故事宣讲进学校、村、社区达20多场次。她表示,今后她将牢记师父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,在未来的传承道路上牢记使命、不负众望,在梁祝文化传承路上再创佳绩、再立新功。

  “今天能够在这样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氛围中,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《梁祝传说》故事传承人陈老师的徒弟,感到非常荣幸。我曾经在滨江小学教育集团博文校区,组织中日梁祝文化交流研讨活动,也辅导多名学生传承讲述12个梁祝传说故事,并由浙江卫视导演录制视频留下宝贵的梁祝故事档案。”绍兴市学科带头人、名师冯菊迪表示,作为徒弟,她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优势,在学校、在孩子们中间传播梁祝故事,演绎梁祝故事,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尽自己应有的贡献。

  拜师仪式后,陈秋强表示:“梁祝文化是一个国际文化品牌,这个民间故事流传1800年长盛不衰,曾被周总理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。我研究梁祝文化已经将近40年,我一直认为梁祝文化背后具有文化价值、社会价值、经济价值。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,我当下的主要责任是如何把梁祝文化传承好、弘扬好。此次举行收徒仪式,希望把这根接力棒交给青年人,我对她们寄予厚望,期待两位弟子能将这个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造性发展,从而持续擦亮‘中国英台文化之乡’这张金名片。”

  国家级非遗“梁祝传说”代表性传承人是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、中国英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,是上虞地域文化特别是乡贤文化研究德高望重的长者。早在1986年12月26日,时任曹娥中学校长的陈秋强,在浙江省首次梁祝文化研讨会上,发表论文《论梁祝其人其事的真伪》,引起了学者专家高度关注;2004年自筹资金10余万元,在上虞文管所的指导下,按修旧如旧原则,修复了祝氏祖堂。同年6月12日,代表上虞赴宁波参加四省六地“中国梁祝申遗非正式磋商会”,从而奠定了上虞在梁祝文化的地位。2005年上虞申报“中国英台之乡”,他负责起草《关于“将上虞命名为中国英台之乡”的申请报告》,并赴京递交报告。2018年5月,陈秋强先生成为国家级非遗“梁祝传说”代表性传承人。长期与日本梁祝文化会保持联系,被媒体誉为“中日文化使者”。一直以来,他坚持在各中小学中演讲梁祝故事,传承梁祝文化。


已有0人点赞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专题

查看更多